Updated on
2025 年十大 Vibe Coding 工具
AI 驱动的开发者工具已经从简单的自动补全助手,快速演进为能够阅读、理解并改造整个代码库的强大 agentic 编码系统。到了 2025 年,一代全新的 “vibe coding” 工具涌现——在这些平台中,你只需 用自然语言描述意图,就能看到可投入生产的代码自动生成,并伴随上下文检索、规划、执行与结果校验的完整流程。
本文精选了 10 款正在重塑软件开发未来的代表性工具。每一节都会介绍该工具的独特之处,并附上可用于深入了解的官方资料线索。
1. Cursor – 懂你项目的 AI 代码编辑器
Cursor 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完整的编码伙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动补全引擎。其功能页面重点强调 多行代码生成、自动错误修复,以及强大的 retrieval 模型,可以从你的代码库和外部文档中调取相关上下文。
Cursor 的 agent 模式 能够自主探索仓库、端到端实现功能,甚至发起 pull request——全部基于自然语言指令完成。配合命令面板、内置调试器和 @ 引用系统,Cursor 支持在编辑器内形成流畅闭环的工作流,让你很少需要在工具之间来回切换。
亮点
- 多行生成 & 智能重写 – 一次性生成完整代码块并自动重构。
- 面向任务的 agent – 规划执行多步任务,如实现功能、编写测试等。
- 上下文检索 – 通过
@引用函数/文件,将其直接注入提示上下文。
2. runcell – 面向 Jupyter 的自治 Notebook Agent
runcell 将 agentic AI 带入 Jupyter 环境。官网将 runcell 描述为一个 会写 Python 代码、执行 cell、解释输出并根据反馈迭代的 AI agent。
用户可以选择适合引导式探索的 学习模式,或让 agent 独立完成整个 Notebook 的 自治模式。runcell 会自动更新 import、生成辅助函数、可视化结果,并在 Jupyter 内直接回答你关于数据的问题。
亮点
- AI 驱动的 cell 执行 – 自动写代码、跑代码,并解读结果。
- 学习 vs 自治模式 – 既可与 agent 协作,也可交由其全程代劳。
- 智能可视化 – 自动生成图表并调整代码结构。
3. Codex – 云端软件工程 Agent
OpenAI 2025 版 Codex 是一个为大型复杂代码库打造的 云托管软件工程 agent。Codex 能在安全隔离的容器中 实现功能、修复 bug、提出 PR 建议并回答技术问题。
Codex 依赖仓库中的 AGENTS.md 文件来理解编码风格、测试策略和仓库规则。每个任务都会返回可 验证的证据,包括日志、diff 和测试结果,方便人工审查——帮助企业在引入 agent 协作时更有信心。
亮点
- 并行沙箱任务 – 在隔离环境中同时运行多个 agent。
- 基于证据的输出 – 返回日志、测试输出和 diff 以便审计。
- 安全自治 – 任务运行时间在 1–30 分钟之间,始终需要人工确认。
4. Claude Code – 终端级深度编码助手
Anthropic 的 Claude Code 是一款 直接集成到终端和 IDE 的 agentic 编码助手。它可以检索百万行级别的代码库,协调进行多文件修改,并将自然语言问题转化为可执行的 PR。
Claude 使用 CLAUDE.md 文件来定义允许的工具、环境设置和风格规则。它会自动加载仓库上下文,你只需给出类似 “添加 OAuth 支持” 的高层指令,就能驱动它开始修改代码。
亮点
- 优先终端体验,同时支持 VS Code 和 JetBrains 集成。
- 深度代码库理解 – 能把握大型系统的结构与文件关系。
- 可配置安全性 – 修改文件前会请求确认,并支持自定义规则。
5. Kiro – 以规格为驱动的 AI IDE
Kiro 采用独特的 spec-driven(规格驱动) 编码方式。它不会直接上手写代码,而是先生成结构化的需求文档、设计说明和任务列表——然后通过 autopilot 模式 由其 agent 自动完成实现。
Kiro 支持 agent hooks,可在文件保存或用户命令时触发,并通过 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 接入外部 API、数据库与文档。其多模态对话能力还支持将图表或 UI 草图直接拖入工作流中使用。
亮点
- Spec & steering 文件 – 让开发始终沿着清晰意图与约束推进。
- Autopilot 任务与 hooks – 自动化重复工作流,同时保留人工掌控。
- 多模态 + 企业级安全,基于 MCP 集成外部系统。
6. v0 – Vercel 推出的生成式 UI 构建器
Vercel 的 v0 是一款 生成式 UI 创建工具,可以将自然语言描述或图像草图转换为干净、可生产的 React、Vue 或 Svelte 组件。评测普遍提到 v0 会使用 Tailwind 和 shadcn/UI 代码来生成预览。
开发者可以在编辑器中微调设计,然后复制代码,或直接插入到 Next.js 项目中——并通过一键部署发布到 Vercel。
亮点
- 自然语言生成 UI – 描述界面即可生成可运行的组件代码。
- 多框架支持 – 支持 React、Vue、Svelte,并结合 Tailwind + shadcn/UI。
- Image-to-UI – 上传截图或设计稿即可生成布局代码。
7. Lovable – AI Web App 构建器与可视化编辑器
Lovable 能将自然语言描述转化为 全栈 Web 应用。用户通过与 agent 对话来生成原型、细化功能并持续迭代。
平台与 Supabase、GitHub 及各类部署平台集成。付费版本提供全栈生成、开发模式以及基于 Claude 4 模型的 AI 安全审计功能。
亮点
- 对话式原型设计 – 用自然语言指导构建和优化应用。
- 全栈生成 – 前端、后端、数据库集成,并支持导出到 GitHub。
- 协作与安全 – 支持免费协作者,以及自动化代码审查。
8. Augment Code – 让 IDE 拥有自治 Agent
Augment Code 提供一个 AI-native 开发平台,主打深度代码库理解与自治 agent 工作流。其 agent 能借助自研的上下文引擎,在大型仓库中完成规划、构建并发起 PR。
平台支持对代码库敏感的自动补全、带确认流程的终端命令,以及对 VS Code、JetBrains 和 Vim 的跨工具集成。
亮点
- 自治 Pull Request – agent 实现任务并自动提交 PR 待审。
- 高保真上下文引擎 – 能一次性理解整个仓库。
- CLI/TUI + IDE 集成,支持智能应用修改的工作流。
9. Bolt – 浏览器中的 AI Web App 生成器
来自 StackBlitz 的 Bolt.new 是一款 基于浏览器的 AI 应用构建工具,只需一个简单的 prompt 就能生成完整可运行项目。通过内置编辑器和运行时,开发者可以修改代码、安装 npm 包并即时预览变更。
准备就绪后,应用可以一键部署到 Netlify。
亮点
- Prompt 到项目结构 – 即刻生成完整应用骨架。
- 零配置环境 – 在浏览器内完成全部编码与运行。
- 一键部署到 Netlify,快速上线。
10. Windsurf Editor – 为心流而生的 Agentic IDE
Windsurf 将自己定位为首个专为 不间断心流 打造的 agentic IDE。其 Cascade 系统融合了深度代码库理解、实时检索与生成能力,提供高度契合上下文的建议。
Windsurf 标志性的 Tab, Tab, Tab 工作流显著加速功能开发,而 Windsurf Previews 则允许开发者在编辑器内直接与实时 UI 视图交互。
亮点
- Cascade AI 引擎 – 全量代码上下文、实时感知与生成操作。
- Supercomplete + Tab 工作流 – 几乎不敲字就能交付复杂特性。
- 实时预览、内联重构与 MCP 集成,实现工具可扩展性。
总结:开发者体验进入新纪元
这些工具的崛起标志着软件构建方式的深刻变革。开发者不再需要手写大量样板代码、孤立排查 bug,或频繁在工具之间切换,而是可以先 表达意图,由 agentic 系统自动理解上下文并生成高质量代码,自己则将精力放在架构、策略和创造性工作上。
从 Cursor 的智能检索到 Windsurf 的沉浸式 IDE,每一款工具都代表了一种提升生产力的理念。随着这些平台的持续演进,我们可以期待它们与云服务、团队工作流以及实时协作实现更深度的融合——让软件开发变得更加直观、高层次且富有协作感。
The AI Agent for Jupyter Notebooks
An AI agent that understands your notebooks, writes code and executes cells so you can focus on insights. Accelerate your data science workflow with intelligent automation that learns from your coding patterns.
